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(記者 位林惠)“兩辦《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》要求構建央地互動、區域聯動,政、行、企、校協同的發展機制,令人振奮?!比珖f委員、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在接受《人民政協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他今年提交了《關于充分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,深化產教融合,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》,建議真正打造企業重要辦學主體,解決職業教育深層次、結構性問題,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。
范樹奎指出,企業作為重要辦學主體目前仍面臨機制不完備、內生動力不足、參與度不夠、政策可操作性差等問題。雖然強調產教融合,但有時仍存在校企雙方形式化參與、唯建設指標論、企業被動式作陪襯等情形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沒有凸顯,行業引領型企業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不夠?!皪徴n賽證”融通缺少規范化標準指導,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工作亟待啟動,相關部門遴選的培訓評價組織不能互通互認。產教融合建設內涵有待提升,缺乏對具有產業引領性前瞻性人才培養方案、教學資源等方面建設的系統性布局,校企聯合培養頂尖技術人才的路徑相對滯后。
就此,他提出了四項具體建議措施。
一是政府部門支持、引導行業引領型企業成為真正的辦學主體,將其融入職教改革的各項措施、重點工程,解決產教融合可持續發展動力問題。政府部門要在實施層面制定有效的傳導機制,優化國家產教融合評價機制,地方政府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和購買服務、補貼等直達激勵措施。明確校企聯合申報建設的系列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重大項目,建立校企戰略發展緊密協同的辦學示范引領效應。
二是優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。加快推動“學歷證書+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”制度試點完善升級為常態化制度,完善圍繞新職業、新技術、新需求的新證書動態更新機制,增強證書的權威性。有關部門遴選職業技能培訓評價組織時,要實現部門間培訓評價組織互通互認,破除企業參與的監管政策障礙和區域壁壘,建立起全國通用適用的職業技能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和運行體系。
三是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將產業資源有效轉化為教育資源。制度化推動企業資源進育人標準、課程標準、教材標準和院校評價標準;遴選龍頭企業成為職業教育“雙師型”國家培訓基地;鼓勵和支持圍繞新興產業發展和戰略布局的需求,遴選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產業學院,多元聯合制定特色化人才培養方案,打造系列前瞻性產業課程,作為國家級標準課程的重要構成;創新校企聯合培養職業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動站,遴選行業引領型企業與職業院校進行1+2或1.5+1.5的培養模式,加速職業研究生、博士后流動站的培養模式落地。
四是進一步提高行業企業專家在國家職業教育咨詢專家機制和行(教)指委中的咨詢作用。充分聽取和征求企業專家意見,提高行業企業專家在專家咨詢機制和行(教)指委各項工作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,提高專家咨詢機制和行(教)指委中行業企業專家比例。
